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

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

:::
:::

農業新聞

首頁 > 最新公告 > 農業新聞 > 雜糧種子生產環境建構及研發-大豆有機栽培模式下之選擇
雜糧種子生產環境建構及研發-大豆有機栽培模式下之選擇

農業部新聞資料第1378號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華民國113年10月23日

雜糧種子生產環境建構及研發-大豆有機栽培模式下之選擇

  大豆是國內重要的雜糧作物,全國栽培面積為4,442公頃,產量計5,955公噸,主要產區為雲林縣、屏東縣及花蓮縣,我國研發的大豆品種,營養價值普遍都高於進口大豆。為推動有機農業政策,建立我國有機大豆種子的關鍵生產技術,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於110年起,在麟洛分場以10個商業大豆品種,於春、秋作以有機栽培方式進行試驗,經多年研究顯示,以高雄選10號及台南3、5及10號生育表現較佳,其中高雄選10號及台南10號產量較優,較適合於有機模式下生產。

  種苗場表示,大豆有機栽培中易發生白粉病、蚜蟲及粉蝨危害,其他常見病蟲害還有紫斑病、立枯病、銹病、薊馬及潛蠅類等。大豆屬短日作物,一般而言,黑豆又比黃豆對光照長短敏感,因為黑豆需在適當短日照下才能正常開花結莢以至成熟,臺灣在來種黑豆雖經多年栽培,春作時仍會有花期延後現象。目前國內對大豆有機種子生產的研究不多,因此種苗場近年來持續投入該領域的研究。

  種苗場指出,大豆有機栽培的病蟲害相當多,建議使用苦楝精或窄域油防治,每週可施用1次,以降低危害情形;若提高施用濃度,容易使葉片產生藥害。此外,地區性的氣象因素往往影響收成好壞,屏東縣麟洛地區主要降雨季節在5至10月上旬,避開雨季將可降低病蟲害及水患的影響,有助提升種子品質。

  種苗場表示,該場肩負我國政策性種子籌供責任,致力於種子與種苗科技研發,且為執行國家農業政策推動大豆有機栽培,積極研究作物有機生產模式。國產大豆更因地產地消,不只食物里程短、低碳足跡,加上品質新鮮、具產銷履歷驗證外,還保有在地生產的獨特風味與香氣,在全球進入淨零碳排及碳足跡議題之際,將使得國產大豆更具競爭優勢。

  • 聯絡人: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副研究員陳學文
    電  話:08-7222718
    e-mail:katana@tss.gov.tw
  • 聯絡人: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副場長劉明宗
    電  話:04-25825402
    e-mail:tzong@tss.gov.tw
圖一、臺灣主要大豆品種葉片型態區別及田間檢查指標
▲圖一、臺灣主要大豆品種葉片型態區別及田間檢查指標。
  圖二、臺灣常見大豆品種,種子型態模式及室內種子檢查指標樣品。
▲圖二、臺灣常見大豆品種,種子型態模式及室內種子檢查指標樣品。
  圖三、不同大豆品種田間栽培表現。
▲圖三、不同大豆品種田間栽培表現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