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

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

:::
:::

Q&A

首頁 > Q&A > 技術方面 > 如何利用分子生物技術鑑定作物品種?
如何利用分子生物技術鑑定作物品種?

早期植物分類方法,為利用型態觀察或測量外表性狀,例如花色、花形、株高、果實大小與形狀 …等的差異作為區分依據。但作物品種、品系或營養系間的區別,有時受外在環境的影響,增加辨別的困難;或是在作物的某些生長期如苗期或種子等,並不容易以外在性狀來區分個別差異。

而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,透過精進的分子膠體電泳技術或蛋白質染色方法,一些生化遺傳標識性狀,例如同功酵素( isozyme)、酵素連結免疫分析(ELISA)、高壓液態色層分析(HPLC)等,可輔助利用外表形態與生理性狀之差異,作為鑑別品種差異上的不足。另外,也可以直接利用核酸層次上所測得特徵,而進行品種或品系鑑別。利用分子生物學所開發的鑑別方式稱為分子標誌,由於DNA為遺傳的基本物質,因此分子標誌是最直接的遺傳鑑別依據,而且不論其差異序列是否影響表型(phenotype)皆可為偵測對象。以PCR為基礎之分子標誌系統,常用的鑑定方法:有RFLP(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)、RAPD(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)、AFLP(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)、SSLP(simple sequence repeat length polymorphism)、ISSLP(inter-simplesequence repeat lenfth polymorphism)等,廣泛的被用來檢定遺傳圖譜和生物間歧異度之研究。

Top